音乐学院持续推动党员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
4月18日,音乐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民乐教研室在3101党员之家举行“薪火相传结对帮”聘任仪式暨“黄龙精神”交流分享。吴樟华、朱学富、陆曙鸣、马崊等4位正高职称党员教师受聘结对4名青年教师,并作“黄龙精神”与教书育人心得分享。支部党员、民乐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仪式中首先举行了结对党员教师聘任仪式。
音乐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教授、一级演奏员吴樟华担任青年教师常轶伟结对党员教师
朱学富教授担任青年教师胡中结对党员教师
一级演奏员陆曙鸣担任青年教师张凌结对党员教师
一级演奏员马崊担任青年教师卢伟结对党员教师
聘任仪式后四位结对党员教师发言。朱学富从“黄龙精神”所蕴含的专业性、政治性、人文性以及党员的先进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等方面分享了个人感悟。陆曙鸣说,“黄龙精神”是学校对教师的关爱,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马崊说,教师的岗位平凡而伟大,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每一件小事,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榜样的力量。
吴樟华表示,“黄龙精神”来源于无私奉献的教师,我们要在“做强中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黄龙精神”。老教师要做好铺路人,开展传帮带;年轻教师要敬重教师职业,有理想、有担当,敢于迎难而上,将“黄龙精神”继续传承。
四位受帮扶年轻教师也发表感言。
胡中表示,作为帮扶对象,听完老党员们的发言深有感触。作为青年教师,应当学习老党员身上的优秀品质,虚心接受老教师的指导帮扶,继承和发扬“黄龙精神”,加强艺术、专业、政治上的相关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教师岗位,将这份精神在师生间延续下去,争取快速成长为师德高尚、教学有方的优秀教师。
张凌说,聆听四位老师对于“黄龙精神”的解读,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反复被提及的“关爱”“无私”“团结”和“勤学苦练”。“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传道授业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知行合一更是教师应有的典范。作为青年教师,我要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重担,认真学习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和珍贵品质,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底蕴更加深厚,为能全面、综合地培养好每一位学生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卢伟说,马崊老师是我的“结对帮”老师。18年前的我和40年前的她一样,都曾是一名求知若渴的浙艺学子,我们都见证了浙艺的不断发展壮大,也经历了“黄龙精神”的一脉相承。正如马老师所说,只有初心不改,牢记使命,学习雷锋精神,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从自身做起,从小做起,才能将黄龙故事传承延续。作为新一代青年教师,要守好政治底线,做到言传身教,为浙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未来演奏家。
常轶伟说,聆听了各位前辈老师的分享,使我渐渐的体会到什么是“黄龙精神”。作为“薪火相传结对帮”中的一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光荣,更意味着要在今后的道路上切实承担起青年教师所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我会继续努力,以前辈们的敬业精神作为行动的指引,积极投身到竹笛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去,以实际行动来体现一名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
民乐教研室主任赵瑾做小结发言,她表示,“黄龙精神”的关键词是“关爱、执着、热爱、勤学苦练、奉献”,它关乎人文、生活和艺术,像灯塔一样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浙艺所有师生都心有所依、魂有所归。
近年来,音乐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以“一传承两驱动三结合”支部工作法为载体,开展了“黄龙精神”传承系列活动,通过人物访谈、老教师交流分享、“黄龙精神”学习讨论、舞台实践演出等形式,深入挖掘“求真 尚美 精艺 修为”的校训精神内涵。以此为引领,开展“薪火相传结对帮”活动,发挥党员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听看课指导、舞台演出实践、课程思政建设等,不断筑牢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激发青年教师的责任担当,取得了明显成效。






